智能手机是科技生态系统的新中心
每一代新技术,每一个新的生态系统,都是规模化的一次飞跃。硬件/软件的创新和投资以及新公司的诞生都会围绕着这个新的技术而展开。智能手机生态系统,现在已经朝着约10倍于PC产业的规模前进。智能手机代表了新一代技术,它的规模让其成为了科技产业所围绕的新中心,几乎所有其他的事物都在绕着这个技术的轨道而运行。
移动即是互联网
其实我们不应该再去谈什么移动互联还是桌面互联,弄得好像移动互联就是桌面互联的一个简化版本一样,这就好像是将彩色电视作为黑白电视的对立面进行讨论一样。我们有着这样的一个从功能机时代遗留下来的心智模型,认为移动互联就是指那些你走动的时候使用的那些智能设备。但事实上,人们更多是坐在电脑旁边的时候使用智能手机,而不是在"移动"的过程中使用。相对PC来说,智能机的特性使得它们更适合作为一个互联平台。事实上PC才更像是受限制的互联网简化版。
智能手机将吞噬PC
当我们说移动互联的时候,我们指的并不止"移动",这就好比当我们说PC的时候,我们指的不仅仅是个人PC一样。智能手机指的不是你的屏幕大小或者是否有键盘或者使用的地点。超出"Wintel"10倍规模的ARM,iOS,和安卓生态系统,将会成为整个计算机领域的新重心。这意味着移动设备将蚕食越来越多本来属于PC的市场,智能手机的屏幕可能会变得更大,键盘也可能会得到支持,可用的软件也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崭新的巨型生态系统的的驱动力量是难以抗拒的,它将会将所有的投资和创新都吸走。
生产力的未来
人们真的必须要有鼠标和键盘以及Excel或者Powerpoint才能"切实"的工作吗?非也!这些工具在几千万核心用户看来是必须的,但是对于剩余的数十亿用户来说却不是。提升计算能力和生产力的方式在过去曾经发生过翻天覆体的变化,而今天,新的变化将会延续。大屏幕风格也许会延续,键盘也许会继续存在,但更重要且非常确定的一点是,所有的软件都将会发生改变。这些软件都会搬到云上,都可以在移动设备上运行(无论是大屏还是小屏),并会因移动设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里的核心问题就是,究竟打字和制作PPT是你实质性的工作,还是说它们只是让你完成工作的工具而已?真正有关系的应该是一个公司的结缔组织,那些可以推动事物往前发展的活动。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新的方式来完成的。
微软失其鹿
微软可以说是错过了转变到移动平台的最佳机会。XBox不再是它们的核心产品;Windows智能手机也是苟延馋喘;Windows 10倒是它们的传统业务的支柱,但这也只能是减缓它们的衰老,而不能力挽狂澜;Satya Nadella也明确的表示"无处不Windows"这个老的掉牙的战略已经是明日黄花了。但这并不是说微软已经完蛋了,而是说它必须善用好它们之类下来的资本和传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来帮助它进行新业务的开拓。这跟以前的做法必然是大相径庭,以前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和Windows以及Office相关的。但是我们说不清楚微软将会开拓的新业务是什么样子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微软必须要对整个企业的"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进行重新发明。
一山容二虎
这场智能手机新时代的战役异乎寻常,因为我们看到了有两个赢家,苹果和谷歌都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了成功。因为按照惯例,最大的那个生态系统将会遵循成王败寇的原则,将所有其他东西都吸走。苹果的生态系统有着大约8亿的活跃用户,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多,同时也有着占全球大概一半的移动浏览和三分之二的应用商店营收。安卓有着更多的用户,但是苹果却有着更多"优质"用户(从开发人员的角度来看)。
谷歌需要的是触及更多的数据,这里iOS和Android都能够提供数据,但是iOS上毕竟是受到了苹果的制约。iOS上不到四分之一的用户会不辞劳苦的安装谷歌地图。相反,苹果的弱项是云服务和人工智能,这些最终都可能成为苹果今后的战略问题。
搜索和发现
互联网让你可以获知更多,同时也会让你变得盲目。它让所有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别人又该如何才能听到你的声音呢?一开始我们尝试通过浏览门户网站等来达到这一点,但最终这并没有发展成互联网的规模。然后我们尝试通过搜索来做到这一点,但是搜索只会给你提供你已经知道的问题的答案。在过去,印刷媒体和零售商会告诉我们里面有什么内容的同时也会给我们提供相应的过滤条件(比如实体店的推荐专区),但是这个时代已经过去。那么问题来了:谁手握流量,这些流量流向何方?人工智能,或者说是发现,又或者说是平台,它们又该如何融入进去呢?数据量有多大,这些数据内容又存在哪里?用户又从何处来?
app和web之争
关于智能手机上的app和web之争,一直是一个迷人的的技术话题:它们各自都能做什么?发现机制是怎么工作的?它们是如何互动的?谷歌是如何计划Chrome的未来的?Web是否会压倒一切?对于一个品牌,开发者或者出版商来说,大家更关心的是应该做一个app呢还是做一个网站。下面这个问题问起来会显得更加简单和不那么技术性:"人们是否愿意将你的(app)图标放到他们的主屏上面去?"。
后网景时代,谁是下一个"运行环境"
15年来,互联网一直都是这么一个一成不变的统一体:浏览器+鼠标+键盘。事实上还存在其他的选择,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用户来说,网页和互联网事实上就是同一回事。但是智能手机出现之后,这种模式就开始被打破了,且新的模式还没有真正被确定下来。
苹果和谷歌的战火不断燃烧,Facebook也不甘人后的加入这场战争,加上其他很多不确定的可能性,意味着智能机的交互模式将会不停的进行演变。
事实上,我们是在寻觅着一个新的运行环境(run-time), 一个继web和本地app之后的打造服务的新方式。答案可能是Siri或者Google Now或者消息平台或者地图或者消息推送或者其他,但潜在的目的都是为了建立起一个新的搜索和发现模式,一个和web或者app商店截然不同的获取用户的新模式。
消息平台作为获取用户的一种方式
作为寻找下一代新的"运行环境"的很大一个组成部分,以及作为一个新的发现层级,对信息服务的探索是无所避免的。
Facebook几乎都是围绕桌面上进行打造,而中国的微信却是成功的在移动平台进行了布局。通过将信息服务变成一个开发环境,人们获得了一个web和app之外的新选择,且避开了app需要进行二进制包安装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同时也拥有了自己的发现和获取用户的新平台。
这里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对服务进行解绑:将内容从app中解绑出来放到消息服务(或者消息推送)中,同时也将网站的消息(通过邮件或者app)解绑出来放到消息平台中,让其变成你的手机的新的"结缔组织"。至少,想法是这样的。
Facebook以及其他少部分企业都想在中国之外完成这个目标,但是现在为止都还没有人能够如愿(想要在OS加一层消息服务的话,除了OS的所有者,其他人都是难以达成的)。苹果和谷歌都在思考该如何往这个方向迈进。
安卓及其OEM
安卓赢得了苹果之外的市场,但却很难说清楚这将意味着什么。直接从安卓(比如Kindle Fire)派生出来的操作系统将不会获得对谷歌服务的访问权,但这不意味着其他人就不能在不使用谷歌的服务的情况下打造出很好的体验。比如小米和其他类似厂家就在做这个事情,同时也是为什么Cyanogen(当前全球最大的Android第三方编译团队)存在的原因。这是非常有关系的,因为OS已经慢慢成为通向发现服务的重要一环:如果你控制了OS,你就能控制用户能做什么事情,这比你在桌面网页上能控制的事情可多得多了。
物联网
我们的祖父辈经常会炫耀他们曾经拥有过多少个电动机,车里有一个,冰箱里有一个,最终他们可以给你说出十多个。同样,我们也大概知道我们有多少个可以连接上网的设备,再次,我们的子孙辈们并不会拥有这些。很多这些例子看上去都很愚蠢,就好像我们的祖父辈们会嘲笑那个按一下就会把车窗滑下来的按钮一样。随着传感器和其他那些大部分来自智能手机供应链的组件变得越来越普及和越来越便宜,这势必会让它们变得无所不在,且让人难以察觉它们的存在。人们将会慢慢忘记它们的存在,就像我们忘记了电动机的存在一样。
这意味着,也许我们现在去讨论物联网的标准这个话题是没有抓住要领的:"连接互联网"更多是"包含有一个电动机"这样的一类定义而已,肯定还会有更多不同的平台和标准。事实上更重要的是,特别是在企业里面,传感器的爆发意味着数据的爆发。我们的知识将会爆炸,这就会导致系统进行根本上的重新设计。
汽车
从电动再到无人驾驶,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的定义,同时也改变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容貌。电动改变了汽车的机械复杂度,从而让汽车的制造业发生改变,也让汽车自身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自动驾驶和按需服务改变了消费人群,意味着购车选择标准将会发生改变。如汽车自身一样,这些服务同时也会改变一个城市的市容市貌,试想下,如果再也不需要停车场,大型超市和酒店将会变成是怎么样的场景呢?
电视和客厅
科技界花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想要把电视接入到互联网,让其成为可以大卖的大众计算机。现在看来接入互联网这一点确实正在发生,但电视却更多成为了附属品。
微软宣称Xbox不再是它们的战略性产品,电视开始从属于智能手机。事实上,正是智能手机,而非电视自身或者个人计算机,牵起了电视的计算机革命并将其带进了人们的客厅。
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也许是智能设备这个太阳系里面最令人困惑的一颗卫星了。理论上说,它应该如科幻世界描述的一样无所不能。而事实上,到现在为止,它却还只是一个毫无意思的摆设而已。对于我来说,它们就是个附属品,一个可以连接到你的智能手机的附属品。
Read full article from 2016年移动领域发展趋势的16个猜想 �C 科技向前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