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大学里面试社团大一新生,到加入百度后帮公司面试候选人,我觉得我对面试这件事一直不得要领。百度提供面试培训,也允许参考或使用题库,但我还是觉得不知道如何判断给不给一名候选人通过我这关。偶尔我会遇到非常优秀的实习生候选人,我能十分确定我要给他过,甚至想方设法确保他能来。其它时候,我觉得我的判断随机性太大,或许还不如一枚硬币做得好。
在百度做二面的时候,我往往会问一些组合问题,就是候选人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加上一定的解题能力才能做出来的。我假设一面的面试官已经问过基础问题,所以我不会再问基础问题。结果通常是,候选人的基础不够扎实,会作出一些错误的假设,甚至面对组合问题就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分解为更小的问题然后再一步一步来解决。我不知道是否应该期望候选人全部答对,但答对小部分的状况让我无从判断。
为此我开始跟其它人讨论面试经验。Acumon 说应该针对候选人说他擅长的领域来提问,而且使用开放性问题以便了解候选人的思考方式,但我发现我遇见的大多数候选人都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或者是他们自认为的强项无法达到我的预期。后来在上海跟 Winter 和 Hax 聊天时发现一个可怕的现实:大多数前来应聘的前端工程师都无法回答「position 属性取值都有哪些」以及「display 属性取值都有哪些」。随后我尝试在我的面试中先问这两个问题,发现确实有些人回答不出来取值,更多人则是无法准备描述常见取值的作用。(我甚至不把 inline-block 和 fixed 归类到常见取值里面。)遇到如此基础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的候选人,我通常会跟他告诉他正确答案,再问一些基础问题然后给他一些学习建议,最后很礼貌地送他走。
状况在我到达豌豆荚后有所改善。不是来应聘的人都非常优秀,而是我开始有感觉了。关键原因我觉得是我们不着急招人。现在我们还能应付手头上的工作,也没有快速扩张的需求,所以我们只有在遇到最合适的人选时才邀请他加入。我相信我前面的两位面试官做得足够好,然后我可以放胆地去考量「懂不懂」之外的其它方面。准确来说,这甚至不是一种考量,我只想知道我跟这个人一起工作是否会很愉快。我会以工作上遇到问题时同事跟同事间讨论的方式去跟他进行讨论,有可能是工作上实际遇到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刻意设计出来的有趣问题。(我觉得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中,同事之间互相找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来讨论是很正常的,大家也会享受这类挑战。)如果我感觉跟他讨论问题是很愉快的过程,他能够提出有趣的想法,甚至能告诉我一些原本我不知道的事情,我肯定会给他很正面的面试评价。
作为面试者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你作为面试者发现自己在面试的过程中能够进入这种状态,感觉如同跟同事讨论问题一样放松,那么你应该对面试结果充满信心。至少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感觉如同轻松愉快讨论的面试我都能得到面试官不错的评价。我明白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很多人在面试时都会很紧张,甚至会假设面试官一定会用各种难题来考自己,这种心态其实会把自己放在不利的位置上。我过去的经验是,我越不在乎的面试,往往我越能放松地跟面试官随便聊,结果反而越好。我很在乎的面试,反而有时候会高估面试官问题的难度,结果简单的问题没给出简单的答案,最后得到的评价反而不好。
在百度大厦的时候,我喜欢穿越二层平台,因为那里有很多小圆桌,也有很多人会选择在那里进行讨论或者面试。如果你对肢体语言有点最基础的了解,或者你就是在这方面有感觉,你会发现在那里很容易看得出哪些桌是同事间的讨论,哪些桌是在面试,以及谁是候选人。同事之间的讨论,往往大家都会很放松;面试的话,面试官也会很放松,但面试者通常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身体会略为前倾,就算不需要写字也会把手放在桌子上,用于支撑上半身的重量。对于有经验或者有感觉的面试官来说,这种肢体语言会传递一种不好的信号,那就是你太想要这份工作了,就算更深入的沟通后可能你会发现这份工作不适合你,但你还是会追求这个机会。
Read full article from Cat in Chinese: 理想的技术面试过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