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耳道感染,左耳朵又堵又疼,在美国几次就医,本人虽非医学专业出身,但从局外人的角度,想到和国内那些求医的历史,还是有一些比较可言。
首先对于医生的划分,国内基本上就是根据科室来完成,一个医生在一个科室,时间久了,经验丰富,遂成为出名的医生。好处在于医生更能够专精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专科阅历容易积累。而看看许多国内的专家,有大量的机会见各种各样奇怪的病人,并且手术的机会也会非常多,因此我猜测经验会更加丰富。但不足之处在于,对于病人来说,疾病往往是复杂性全身性的,可能对要挂哪个科室并不清楚,即便到求医中后期,都有可能面临多科室一同合作的情况,这些情形都容易导致耽搁病情。
而美国的医疗体系,医生分为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家庭医生数量巨大,这些医生又称作全科医生,什么都管,绝大多数问题,到了他们那里,都可以解决掉。真正解决不掉的,再由他们推荐给相应的专科医生处理。优点在于资源可以高效利用,专科医生接管的病人,都不是那种显而易见或者很容易打发的疾病;再一个对于病人而言,很多病人都有自己长期合作的家庭医生,可以说有助于培养熟悉和亲切的医患关系。
其次说说就诊过程。国内基本上都是挂号体系,大部分号都在现场挂,排队等,少部分号通过电话或者网上预约完成。由于人口过多,而且三甲医院和地方小医院医疗水平差异过大,导致大型医院的医疗资源过度集中,挂号非常困难。而且由于众所周知的长期以来的医患问题,都愿意去找"靠谱"的医生处理,于是许多知名专家被迫不断接诊各种小毛小病,而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却因此得不到宝贵的机会。
见面就诊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医生两分钟打发病人了事,但是这一点上,我很想为国内的医生说句话,很多情况下客观条件不允许详详细细地和病人沟通交流,毕竟排队的病人太多,实在是没有办法。
在美国则基本上有这样几种就诊分类,一种是常规电话预约家庭医生就诊,最节约时间,并且是节约双方的时间,还有的诊所支持walk in,有点像国内的"加号",可能会让病人排队等一会儿,但是价格上这两者都是比较接近的。接着两种就贵了,一种是urgent care,没有生命危险但需要立即紧急处理的,比如手臂被割伤;另一种更贵的则打911叫救护车都可以了,比如心脏病犯了。去年踢球的时候有一同事脚疑似韧带断裂,躺在地上根本就起不来了,我们没办法就打911,结果五分钟左右消防车就最先开道到达了,车上下来两个负责应急处理的医护人员,之后到达的才是救护车。至于救护车的呼叫费用,每个州的情况都不相同。
整个就诊过程很舒适,到单独的隐私密闭的房间里,护士先来问诊,最开始建立档案的时候,问得特别细致,包括父母有什么遗传基本,开车系不系安全带都问清楚,之后的问诊则是就患者疾病收集信息,这个过程大概十几分钟。之后医生来问诊,检查一下,配了点抗生素就撤了,今天耳朵疼得厉害,再去又配了个滴剂。总体来说,和国内输液、中成药满天飞的情况比,配药挺谨慎的。我看了一下药费,可能和国内的药费差距不大,但是医生求诊的费用,会以账单形式寄到信箱里,这个数会比国内看病贵上好多倍。关于取药,诊所内是没有我需要的抗生素的,但是这种东西在一般的超市里面的pharmacy都可以根据医生处方买到。因此凭借医生的处方就可以去超市拿药了。
在美国看病如果没有保险的话,真可谓看不起病。而保险又是很贵的。说"穷人不怕得病,政府会管"这种话是很荒唐的,事实上,申请破产来让政府接济账单是有的,但是只有急救才必须接诊,而其他毛病,据我所知,没有保险并且无法付款的话医生是可以拒诊的。
国内的医疗还在逐步发展,但是根据这一点中美对比,有这么几个方面是可以借鉴的:
- 社区全科医生(或者说家庭医生),他们可以解决70%以上的问题,节约医疗资源,而且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
- 医药分离,这一点据我所知已经在北京开始慢慢推广了,没有了药品中的回扣,看医生的价格会更贵,但是医生开的药方会更加透明;
- 药品审核,相对于西药,恐怖的是中成药:中药利润小,西药审核制度严,而许多中成药简直就是胡来;
- 医保体系,当然这个已经比前些年更完善了,大病医保的上限和报销比例尤其重要。
Read full article from 一点美中医疗的对比 | 四火的唠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