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理工的手段 - Puncsky CS Notebook



印度理工的手段 - Puncsky CS Notebook

单就我个人所见,这辈子看的第一本编程书就是印度人写的。在耶鲁大学计算机系见识到了吃素还这么圆圆的印度女同学,以及言辞敏捷的博士生。找工作面试,在硅谷遇到了一大波印度大哥、大叔和大妈。而如今,我在微软工作的组尽管比较国际化,但也有不少印度人。有朋友说,他们组几乎全是印度人……更别说Satya Nadella临危受命微软CEO。当然我们华人在IT业也有Steve Chen, Jerry Yang, Qi Lu,但是高层队伍显然是不如印度人壮大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也许正是因为印度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以至于那里大量的人们群众们不得不天天宅在家里,打坐、拜神、瑜伽、编程。还有就是,人多地少、基础设施差、资源竞争激烈,移民英语国家就好处更多,生活水平能够得到极大的改善,动力也就越足。英语作为第二官方语言,融入西方肯定比我们更加容易,也更加源远流长。

当然,仅仅靠自己意淫是不够的,于是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翻开《印度理工学院的精英们》这本书,想要一窥印度工程师教育的伟大之处。隔壁的隔壁的办公室有位小哥就毕业于IIT-Bangalore,俊朗冷漠……上到Gill Gates, Jeff Bezos, Mark Chandler,下到清华贵系的普通学生们,都对IIT的校友赞不绝口。

纵观此书,IIT校友之强悍,特色有三:

  1. 最强的学生接受着最好的美式高等教育资源。印度理工学院入学考试JEE年录取率约1.25%,在校学生女生仅约3%。号称地球上最难进的理工学院。这当然意味着他的学子们极富坚忍卓绝的品质:要么刻苦勤奋学习有方,要么聪明绝顶。某些校区甚至最初直接是在MIT, Cornell, Columbia, CalTech 等大学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既有印度大学也有美国大学的教授。
  2. 仰望星空(天之骄子的责任感),脚踏实地(大量的实习项目)。学生有着很高的社会认同感,不需要通过非学术平台表达呼声,除了培养"能力",不用操心其他。承载着"中产阶级梦想",毕业理所当然要成为领导者(思维惯性!)。良好的工学传统能在诸多方面体现出来,比如,印度理工的毕业论文需要准备300个小时,而麻省理工需要120个小时。《三个傻瓜》里面能够看到他们在车间里上课。
  3. 适应高压力的竞争、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务实精神。想不到这种学校也有作弊的传统,在Kharagpur校区,"考试作弊"的艺术被称为拓扑学(topology)。对高强度的工作、紧迫的deadline的高度习惯,平常对待这些压力直到最后一刻,是成功者不可或缺的品质。

有趣的是,此书在强调个人的智力、心理素质之外,似乎从未涉及体育运动方面的话题。而我注意到清华建校之初就有其独特的体育传统,是很多其他学校见不到的,学生尽管如此崇尚学术、思想自由,但却又秩序井然、按部就班崇尚集体,对竞技体育热情似火fight to the finish and never say die。他们成群结队来到田径场、体育馆、篮球场、游泳池参与体育活动。当年在清华时实验室的小伙伴们就有羽毛球、轮滑、单车、游泳(其实是为了洗澡吧……)等诸多喜好。

另外,此书还着重强调了文科教育对领导力的重要性。IIT学子与清华北大比起来,缺乏强有力的政治理想。或许是因为课业过于繁重,而种姓和背景关系问题堪比我国更甚吧。此书有两处地方让我记忆深刻引以为戒:

可悲,他们对于印度经济或者政治状况或与社会有关的任何事都漠不关心,他们是非常乏味的一群人,这真是让人气愤,那些学生们成天只知道埋头苦学计算机编程,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而且,还成天梦想着成为硅谷的百万富翁、或者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要想实现这一梦想,你至少需要了解一些除了编程或者答题技巧之外的东西吧。

为了考试放弃了其他一切活动,从而变得孤僻……想象一下,一个19岁的男生5年没看过电影,没读过一本课外书,没看过电视甚至连女孩都没有追过,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啊。

当然,高等教育的绝大多数理想是共通的。此书强调,学术严谨,生活自由,严谨意味着高门槛,自由意味着趣味性与多样性。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爱国不是教育出来的,国家只有把两者调和一致了,才能真正让人感受到,爱国就是爱自己。书中人物一致认为印度不因当限制"人才外流",更有人把海外人才视为"人才银行",是一种储备,而非损失。

书中开篇就提到了,印度中产阶级的两大理想,一是通过个人奋斗出类拔萃,即便"上面没人"也能够成为杰出领袖;二是到美国去。此书有不少章节谈到"美国vs回国"的问题。大体来讲,留在美国的好处是:

  1. 舒适的生活;
  2. 追求一流的科学技术的使命;
  3. 强烈的正义感和公平意识。

回到印度的原因:

  1. 家庭;
  2. 机会。


Read full article from 印度理工的手段 - Puncsky CS Notebook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Labels

Algorithm (219) Lucene (130) LeetCode (97) Database (36) Data Structure (33) text mining (28) Solr (27) java (27) Mathematical Algorithm (26) Difficult Algorithm (25) Logic Thinking (23) Puzzles (23) Bit Algorithms (22) Math (21) List (20) Dynamic Programming (19) Linux (19) Tree (18) Machine Learning (15) EPI (11) Queue (11) Smart Algorithm (11) Operating System (9) Java Basic (8) Recursive Algorithm (8) Stack (8) Eclipse (7) Scala (7) Tika (7) J2EE (6) Monitoring (6) Trie (6) Concurrency (5) Geometry Algorithm (5) Greedy Algorithm (5) Mahout (5) MySQL (5) xpost (5) C (4) Interview (4) Vi (4) regular expression (4) to-do (4) C++ (3) Chrome (3) Divide and Conquer (3) Graph Algorithm (3) Permutation (3) Powershell (3) Random (3) Segment Tree (3) UIMA (3) Union-Find (3) Video (3) Virtualization (3) Windows (3) XML (3) Advanced Data Structure (2) Android (2) Bash (2) Classic Algorithm (2) Debugging (2) Design Pattern (2) Google (2) Hadoop (2) Java Collections (2) Markov Chains (2) Probabilities (2) Shell (2) Site (2) Web Development (2) Workplace (2) angularjs (2) .Net (1) Amazon Interview (1) Android Studio (1) Array (1) Boilerpipe (1) Book Notes (1) ChromeOS (1) Chromebook (1) Codility (1) Desgin (1) Design (1) Divide and Conqure (1) GAE (1) Google Interview (1) Great Stuff (1) Hash (1) High Tech Companies (1) Improving (1) LifeTips (1) Maven (1) Network (1) Performance (1) Programming (1) Resources (1) Sampling (1) Sed (1) Smart Thinking (1) Sort (1) Spark (1) Stanford NLP (1) System Design (1) Trove (1) VIP (1) tools (1)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