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那本书已经开源了,任何人都可以免费阅读。你缴了钱,唯一的权利就是可以加入专属的聊天群。也就是说,这其实不是众筹,而是出售聊天群的会员资格。 更严苛的是,在这个群里,你还不能随便聊天,群规写得很清楚。 我很好奇,会有人愿意出几千元,加入一个不能聊天的聊天群吗? 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付费加入聊天群,付钱去跟不认识的人聊天,或者听别人聊天?如果说是为了获取新的信息和知识,但是手机(尤其是聊天软件)当作学习平台,效果会好吗? 反响还挺热烈的,所有回复当中,80%表示恕不奉陪,20%表示有兴趣。其中,有一条回复引起了我的思考。 "今年下半年,我就要毕业了。这个行业里,谁也不认识。到了新城市上班以后,估计平时也没有时间和渠道,拓宽社交圈。如果可以让我多认识一些行业内人士,我愿意付费加入。" 这段话让我想通了,收费群的价值在哪里。 现代化工业的流水线模式,要求非常细的专业分工,这造成劳动者社交圈的狭窄。另一方面,当代都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带来的孤独感、疏离感和压力感,也是空前的。这些因素造成了大量的社交需求,各种社交软件的流行(比如Facebook、微信)绝不是偶然的。 因此,收费群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背后有真实需求。而且,网络社交比传统社交更便宜。线下的社交活动,比如吃饭、出游、娱乐的成本都不低(考虑进时间成本就更是如此),相比之下,收费群的会员费并不贵,当然前提是提供良好的社交体验。 1989年,美国社会学家奥登伯格(Ray Oldenburg)出版了一本著名的书《绝好的地方》(The Great Good Place)。他提出,人类的日常生活主要分布于三个空间: "第一空间是居住空间(也就是家),第二空间是工作空间,第三空间是休闲娱乐空间,在那里会见朋友、喝啤酒、谈天说地,享受人际交往的乐趣。典型的第三空间是咖啡馆、酒吧、美发店、露天啤酒店、桌球房、俱乐部这一类地方。" 奥登伯格认为,人的生活质量与这三个空间都相关。其中,第三空间的质量和逗留时间长短,决定了你的生活是否丰富多彩。当代社会的问题是,第三空间正在逐渐丧失。 "过去25年以来,美国人更少参加聚会性的团体,更少了解自己的邻居,更少与朋友见面,甚至与自己的家人也变得更少沟通。对许多人来说,生活就是去上班,然后回家,然后看电视,周而复始。" 这本书出版后,第三空间这个概念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是此前,第三空间
Read full article from 要聊天,先付费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